招商永隆銀行主頁    | English
馬球平民化 上一篇 目錄 下一篇

新春過後,相約內地客戶楊董見面,會後順道往馬會用膳,本以為「賽馬」話題免不了,豈料身材高大、來自北方的楊董雖是個「愛馬士」,卻偏偏不愛賽馬,何解呢?「因為跑馬仔得個睇字!」他忽然用很傳神的廣東話解答了我心中的疑問,楊董喜歡親身上陣的馬球運動,連兒子也受感染,不時來個父子兵上陣。原來近幾年,馬球在中國快速復興。

為何是「復興」不是「新興」呢?因為馬球跟中國淵源甚深,英文Polo一字也是來自西藏語,馬球源自波斯而東傳至中國,盛行於唐代,當時稱為擊踘,19世紀再由印度傳至英國。

馬球運動在內地復興雖然只有短短約十年歷史,卻如高爾夫球般在上流精英階層中流行起來,對此我絕對不感到意外,遊艇、跑車、紅酒這些奢侈品已接連獲得青睞,馬球一直予人貴族玩意的印象,成為新寵實在絕不稀奇。

訓練半年變業餘選手
事實上,近年不少國際高級消費品牌如名車、名錶及名酒等積極贊助內地大型馬球比賽,足以反映馬球受歡迎的程度和發展潛力。據知內地有規模的馬球場或俱樂部已有近百家,積極舉辦了不少國際級賽事,讓會員及球隊吸收經驗,幾年間能有這般發展真不簡單。

我相信馬球在內地快速復興跟市場的發展策略相關。有內地俱樂部開辦青少年馬球入門班、舉辦夏令營和青少年比賽,固然是培養和吸納馬球新血的不二法門,加上只要通過1個月至3個月的騎馬培訓,和3個月的打球訓練,便可將一個零基礎的學員打造成業餘選手,極速學成此門運動。

豐儉由人 非富人玩意
一般人直覺跟馬兒沾邊的,都是富人的玩意,馬術、馬球、馬主無一例外,買馬動輒就要好幾百萬元(人民幣,下同)。不少歐洲皇室貴族、中東油王及名人政要都鍾愛馬球,他們在傳媒追訪下,讓馬球成為貴族運動形象更深入民心。

事實上,馬球運動並不是想像中那麼昂貴,也可豐儉由人。一場馬球比賽分4節,連休息時間共計45分鐘,內地裁判費每節50元,馬匹費每節200元,一場小型馬球比賽花費可少至千多元,而且青少年入門班學費可低至數千元,是不少中產家庭可負擔的消費。降低入會門檻招收會員,自然可收推廣及普及之效。

當然豪華一點的,需先擁有自己的馬匹,加上寄養費、裝備、教練費、訓練、比賽支出等,花費可達10萬元至30萬元。

楊董認為,馬球是隊際運動,講求技術、體力、智力外,還需發揮團隊精神,是十分適合鍛鍊身心的高強度運動,希望兒子在比賽中培養鬥心,和學習西方所強調的運動員精神(Sportsmanship),對兒子的成長和日後職場工作大有準備。當然,在馬球場上享受陽光、美酒,在公在私也是一件賞心樂事。

文章刊登於《iMoney智富雜誌》2013年3月2日
頁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