招商永隆銀行主頁    | English
基金富豪爭購中國藝術品 上一篇 目錄 下一篇

早前跟雙修工管及藝術的小師妹Idy分享內地紅火的藝術品拍賣情況,藉著春節假期,她急不及待到我家拜年,順道向我探路,看看目前中國藝術品的市場潛力,再考慮未來的工作路向,我當然樂於與她再補補課。

不說不知,現時中國跟美國紐約、英國倫敦和荷蘭阿姆斯特丹是全球四大藝術品交易市場。北京和上海每年夏秋兩季均有大型拍賣會,成交額可高達100億元(人民幣,下同)。會場上熱衷競投的當然是內地收藏家,也不難理解:其一,目前亞洲經濟相對較佳,刺激區內收藏家愈趨活躍;再者,八、九十年代日本收藏家買了不少中國藝術品和古董,其後日本經濟泡沫爆破,陸續放售藏品以紓解財困,這便為內地富豪提供了更多收藏的機會;另外,投資中國藝術品形同投資亞洲資產,藝術品的升值潛力亦有助他們提升身家。此外,亦有一些來華經營的西方企業,為表對內地企業家及市場的重視,甚至身體力行收藏中國藝術品,以了解中國文化,大家有了共通的話題,自然有利傾談生意。

富豪興起私人博物館
中國新生代富豪的收藏喜好,跟上一代偏好玉器及木雕等藝術品有所不同,新生代的藏品擴及現代書畫、刺繍、青銅器和家具等等。而內地富豪喜愛收藏中國藝術品,除了可從中了解自身中華文化歷史外,若站在收藏藝術品的認知和鑑賞角度而言,購藏中華文化的寶貝,自是較購藏西方的更容易掌握。

上次跟Idy提及,中國人對購藏相當低調,競投會匿名進行。但凡事總有例外,特別是內地新生代富豪或企業,他們盛行興辦私人博物館,據知一位傳媒大亨鍾愛油畫、雕塑和古董,在他佔地7畝的院子裹,到處都放著身價不菲的藝術品,好友稱他的院子為「美術館」,更傳聞有一間北京地產公司計劃開設專門收集陶器的博物館。這些私人博物館的興起,既補充了國家未及收藏的眾多有價值的藝術品,開放給公眾參觀,亦有助國人認識自己的文化和歷史,是值得支持的風尚。

說到這裹,Idy不禁詫異我這麼「熟悉市況」,我便跟她解釋:「收藏家無論是以投資角度抑或資產配置的需要,都屬於財富管理,不就是我的本行嗎?對富豪收藏藝術品的認識,是工作需要使然。」

藝術品投資求才若渴
見小師妹興趣甚濃,我續解釋,2010年中國藝術品拍賣已取代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藝術品市場,然而,目前藝術品拍賣市場卻不全由內地富豪獨領風騷,在拍賣會上,他們還要面對強勁的對手 -- 藝術品投資基金,這類基金在外國頗具歷史,近年在內地亦如雨後春筍般興起。據聞有公開資料的約20家基金,目標集中在有升值潛力的當代藝術品,好像不久前吳冠中的油畫長卷《長江萬里圖》以1.495億元賣出,買主便是北京一家管理藝術品的基金公司。

「這類基金公司對擁有商業頭腦及對藝術品有認識的人才,自然求才若渴。」聽到這裡,Idy不禁問:「真的嗎?」,我即笑道:「還有外國一些大銀行,早設有藝術品投資顧問,他們亦為客戶提供諮詢服務。」畢竟競投藝術品絕不止「舉號碼牌」這麼簡單,競投前後的真偽鑑定、保險、訂價、保養、市場分析等都要考慮,因此這些投資顧問需要為個人或企業的藝術品投資或收藏,作專業的指導和合適的理財規劃,專業素養和知識必不可少。「這類工作在內地仍比較新,大有發展潛力,對你來說,也是學以致用吧,可朝這方面的工作再想想!」最後,小師妹帶著滿足的笑容向我道謝,我也不忘提示她,書法及玉器收藏可說是中國獨有的文化遺產(若未來從事藝術品的工作) ,這方面的知識是不可或缺的。
文章刊登於《iMoney智富雜誌》2012年2月4日
頁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