招商永隆銀行主頁    | English
英雄莫問出處 上一篇 目錄

日前應邀與金融界好朋友,陪一名私營企業家到內地出席車展,現場盛況空前,記者的鎂光燈閃過不停,然而印象至深的,反倒是幾個人的對話。

這次隨行的企業家,年約40多歲,他在活動上提及子女前途,說要把兒子送往牛津升學。望子成龍是再自然不過的事情,而內地一向崇尚海歸派,時下年輕人亦視在外資企業就業為優差,企業家為人父母有此願望平常不過。然而隨行的汽車銷售代理,卻不識時務,突然反問企業家在何處畢業,又洋洋得意地自我介紹也是某國某院校的高才生,立時場面尷尬極了,白手起家的企業家面上一沉。

此時兩人皆語塞,筆者見尷尬,唯有代企業家回答打破僵局:「有時眼光比學歷重要,把握時機創業,又或者人情練達,靠一股拼勁也有出頭天,各有自己成功的法門,英雄莫問出處嘛,讓孩子出國,只為見見世面。」聽畢二人開懷大笑,然後再繼續談談剛才那新款名車。我站在一旁,心想,幸好過關了,否則掀起波瀾不可收拾,如今總算化險為夷。

當代富豪以打拼為榮
不說不知,在六、七十年代,這些企業家年輕時接受教育的機會不多,但通常處世成熟且富冒險精神;在中國,雖然實行9年義務教育,七十年代時入學率偏低。據內地中央政府的資料顯示,上世紀七十年代末高考錄取百分比徘徊在個位數;根據世界教育報告(World Education Report 2000, UNESCO)的資料顯示,七十年代在北美高等教育的「毛入學率」,已達到45%,故在那年代有機會讀書的,都是精英中的精英。企業家要出頭就靠自己打拼,未必個個能兩文四語及懂得「咬文嚼字」。

根據胡潤研究院最新公布的《2011胡潤少壯派富豪榜》,榜上約八成是白手起家的企業家,這些名成利就的冒險家,縱然並非出身於甚麼名牌大學,但他們今天絕對可以為自己努力爭拼而來的身份、地位及成就感到自豪。反見時下年輕人,就像那位銷售代理,有學歷,但少了同理心,由於成長時代的差距,造成了溝通裂口。

下一代海歸文化崇洋
隨著內地愈來愈多人希望送子女出國做「海歸派」,上述問題會愈來愈大。據胡潤研究院分析,在那圈子裡,每5個人就有4個考慮給孩子出國,比例全球最高,目前已有逾半企業二代留學海外接受歐美教育,當中更有近二成擁有研究生或以上學歷。至於留學基地,富豪們均青睞英文語言環境的國家,如美國、英國和澳洲等地。

因此,兩代人的鴻溝、要以甚麼套辭應對,在內地,看來沒有一身乾坤大挪移的本領,是很難看得通透;雙方溝通,只要稍不留神,說及對方痛處,就是「不給面子」的意思,時間就白花了,溝通的藝術何時都派得上用場。
文章刊登於《iMoney智富雜誌》2011年9月3日
頁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