京派海派大不同 | 上一篇 目录 下一篇 |
早前收到好友Johnson的邀请卡,被邀约到他在香港美酒佳肴巡礼的展销摊位,他贴心地随卡附上法国佳酿作礼,我自然没有推却的藉口。撑场当日,Johnson虽然忙于应酬,跟宾客交换名片,还不时抽空跟我寒暄。 Johnson从事红酒贸易多年,近年他的生意遇上两大机遇,其一为2008年特区政府取消红酒税。成效立竿见影,令香港于短短两年间成为全球第一红酒拍卖中心;其二是碰上内地兴起红酒热,「品红」成为生活时尚,近年红酒年增长率达20%,相对国际市场增长率只有1%至2%,内地市场的增长潜力是任何人都无法抗拒的,Johnson也选择了进军京、沪两城。 谈到商机,Johnson话锋一转,跟我吐起苦水来。原来他不熟悉内地人的性格和办事作风,谈生意往往事倍功半,走了不少冤枉路。 我笑而不答,先跟他说美国前财长保尔森的故事。前总统小布殊对中国态度强硬众所周知,然而保尔森跟中国官员谈判时,彼此总能言谈甚欢,争取到理想成果。其实秘诀就在于保尔森当投行高盛主席时,跟中国做生意累积了宝贵经验,亦摸熟了内地的政情、人脉,生意因而做得火红,其后出任财长,这些经验便大派用场。至此,Johnson才记起我在工作上常接触内地客户,乘机央求我跟他恶补几课。 其实中国幅员辽阔,南北地貌、文化大不相同,性格喜好亦明显互异。传统上,长江以南山明水秀,孕育出南方人一般多才多艺,心思灵巧的特质;而北方则黄土万里,风霜苦寒,以骑练驰骋、游牧狩猎为尚,与大自然比拼,令北方人性格坚韧豪迈,南北性格可谓截然不同。Johnson听后若有所悟,急不及待追问我对京人、沪人的看法,毕竟他的生意落户京、沪,关切是理所当然。 京人豪迈重关系 第二,要跟北京人交朋友,最好善于和他们聊天,古今中外天文地理都能说出点东西来,他们会特别看重你,这不难理解,北京是明清两代的首都,身为京城住民,其文化素养自然较为深厚,因此见多识广能侃侃而谈的人,自然会较受北京人青睐,引为友朋。 第三,很多人都有听过:「不到京城不知道自己的官小」。北京卧虎藏龙、大有来头的人不少,因此谈生意时会很着意你的家世背景、企业实力及人脉关系,有点所谓「门当户对」的要求,你要是表现不出自己有点来头,就不易得到他们重视。 沪人精明重实利 其实,北京和上海是国家的双核心,前者从来是政治中心,故看重敌友分辨、人脉关系,乃是政治性格的自然表现;而上海近百年都是国家经济重心,早与洋人贸易,重商自然好利为先。双城性格回异,原是有迹可寻,拿揑得准,做京、沪生意虽不至无往而不利,至少能收事半功倍之效。 |
|
文章刊登于《iMoney智富杂志》2011年11月12日 | |
页首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