招商永隆银行主页    | English
英雄莫问出处 上一篇 目录

日前应邀与金融界好朋友,陪一名私营企业家到内地出席车展,现场盛况空前,记者的镁光灯闪过不停,然而印象至深的,反倒是几个人的对话。

这次随行的企业家,年约40多岁,他在活动上提及子女前途,说要把儿子送往牛津升学。望子成龙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,而内地一向崇尚海归派,时下年轻人亦视在外资企业就业为优差,企业家为人父母有此愿望平常不过。然而随行的汽车销售代理,却不识时务,突然反问企业家在何处毕业,又洋洋得意地自我介绍也是某国某院校的高才生,立时场面尴尬极了,白手起家的企业家面上一沉。

此时两人皆语塞,笔者见尴尬,唯有代企业家回答打破僵局:「有时眼光比学历重要,把握时机创业,又或者人情练达,靠一股拼劲也有出头天,各有自己成功的法门,英雄莫问出处嘛,让孩子出国,只为见见世面。」听毕二人开怀大笑,然后再继续谈谈刚才那新款名车。我站在一旁,心想,幸好过关了,否则掀起波澜不可收拾,如今总算化险为夷。

当代富豪以打拼为荣
不说不知,在六、七十年代,这些企业家年轻时接受教育的机会不多,但通常处世成熟且富冒险精神;在中国,虽然实行9年义务教育,七十年代时入学率偏低。据内地中央政府的资料显示,上世纪七十年代末高考录取百分比徘徊在个位数;根据世界教育报告(World Education Report 2000, UNESCO)的资料显示,七十年代在北美高等教育的「毛入学率」,已达到45%,故在那年代有机会读书的,都是精英中的精英。企业家要出头就靠自己打拼,未必个个能两文四语及懂得「咬文嚼字」。

根据胡润研究院最新公布的《2011胡润少壮派富豪榜》,榜上约八成是白手起家的企业家,这些名成利就的冒险家,纵然并非出身于甚幺名牌大学,但他们今天绝对可以为自己努力争拼而来的身份、地位及成就感到自豪。反见时下年轻人,就像那位销售代理,有学历,但少了同理心,由于成长时代的差距,造成了沟通裂口。

下一代海归文化崇洋
随着内地愈来愈多人希望送子女出国做「海归派」,上述问题会愈来愈大。据胡润研究院分析,在那圈子里,每5个人就有4个考虑给孩子出国,比例全球最高,目前已有逾半企业二代留学海外接受欧美教育,当中更有近二成拥有研究生或以上学历。至于留学基地,富豪们均青睐英文语言环境的国家,如美国、英国和澳洲等地。

因此,两代人的鸿沟、要以甚幺套辞应对,在内地,看来没有一身干坤大挪移的本领,是很难看得通透;双方沟通,只要稍不留神,说及对方痛处,就是「不给面子」的意思,时间就白花了,沟通的艺术何时都派得上用场。
文章刊登于《iMoney智富杂志》2011年9月3日
页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