招商永隆銀行主頁    | English
妙談打開話匣子 上一篇 目錄 下一篇

「上期提到在飲宴場合如何才能敬酒得宜,今期談內地的社交文化,談如何溝通。日前母公司在深圳舉辦了一場「青年精英財富論壇」,大會共邀請了20多位私人銀行客戶的子女出席,他們約20多至30多歲,大多海外留學歸來,有些剛出來做事,有些剛接管家族生意,性格都很平易近人。

這五日四夜的活動,均為這些客戶子女度身設計,包括「家族企業的上市之路」、「如何在家族事業中發揮第二代的作用」及「青年精英的社會責任」等講題,讓這些新一代「掌門人」,既可籌劃未來如何接班家族企業,亦培養責任心、調節心態以延續企業生意。

除了論壇外,活動還加插一些高品質的生活體驗,例如藝術品欣賞、紅酒品鑒;喜歡運動、結交志趣相投朋友的,亦可選擇社交舞、揚帆出海等活動。通過幾天相處,參與者的友誼亦慢慢建立起來。

秋爽時分、海風涼涼的,為平日忙碌的工作帶來不一樣的生活,在這類輕鬆社交場合,我除了把握機會與內地同事跟進業務外,亦對他們社交文化有更深刻體會。

以年齡成就排輩份
不知讀者有沒有試過被人直接問及年齡?在內地,被問年齡千萬不要覺得尷尬,今次論壇我被人問起最多的是:你幾年?」(即你那年出生),起初我也呆了,不知如何回答,心想:「我已算是老大姐了,不用問吧。」。但後來明白,他們其實是想弄清楚輩份,看看當中誰是老大,以兄弟姊妹相稱,較容易打成一片。

此外,「你每月收入幾多?」這問題在內地亦相當普遍,毋須驚訝,其實他們只想了解香港生活水平如何,就像香港人到上海、北京問樓價一樣普通不過。

在內地,對稱呼亦有一點講究,如這類論壇,所牽涉的題材可能十分廣泛,隨時有商界以外的來賓,若遇上文藝界、教育界或所屬範疇有成就的朋友,宜稱呼對方做「老師」。

早前一位來自蘇州的客戶來港參加我們的活動,她本身是位著名的蘇繡藝術家,活動上大家便稱她為老師了。而對一般朋友、熟人,或長輩對晚輩,才會直呼其姓名;反過來的,就該按禮儀尊稱,遇上年紀較大的,便尊稱為「先生」。

遇上初次碰面的女士又怎麼辦呢?相信讀者都知道,在內地「小姐」可解作從事風月場所的女性,所以應先問對方的名字,如對方留學歸來,便以英文名字稱呼。

專業資格助開話題
至於閒聊時談甚麼好呢?內地客戶都愛談地方城市的熱門民生或時事話題,例如這次活動,參與者便問我對香港樓市及股市的看法。有時亦會遇到一些較深入問題,如1997年後香港的變化等。

在論壇上,不少參與者亦詢問我有關取得特許財務分析師(CFA)資格的經驗。在香港,金融從業員多擁有CFA資格,算很普遍;但在內地,你可別小覷這個資格他們覺得這是專業的表現,大可幫你打開話題,助你突圍。

所以,有關時事、經濟、專業的話題,最好事先做做功課,一些意想不到的話題如年齡和收入等,亦需事前作心理準備。
文章刊登於《iMoney智富雜誌》2011年10月1日
頁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