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小兒科」作家收入勝莫言 | 上一篇 目錄 下一篇 |
早前獲財經界好友贈書,我祝他新作一紙風行,他笑言出書只為跟讀者分享投資心得,作品即使多暢銷,稿費及版稅都只是微不足道,很難跟正職收入相比。同樣從事寫作,內地作家的名利的確較香港同行豐厚得多。 剛獲得諾貝爾榮譽的莫言,其著作為他帶來逾2,000萬元(人民幣,下同)的巨額版稅,令他登上今年已舉辦第七屆的內地作家富豪榜,位列第二;而榮登榜首的,頗讓我有點意外,是創作兒童文學的鄭淵潔。 財經書籍又排第幾位呢?三十大不入啊!排名第三十位的是走了一趟西藏,並輯錄成書的內地影星陳坤,版稅收入110萬元,財經類作者原來都不能躋身收入榜榜首位置。 中國內地與香港兩地印量差異大 兩地作家收益的巨大差異在於印刷量,財經投資書在香港屬暢銷類別,然而一版印數慣常只是2,000本,即使初版加再版共10次,總數也只是二萬本而已,以書價每本100港元計,版稅約為20萬港元,一年出版3本新書也不過60萬港元,收入算不上很豐厚。 內地印數卻高得多,暢銷作者一版印數隨時3萬本、5萬本,受歡迎刊物的印量更是驚人,如內地一本漫畫月刊每月總發行量高達620萬本,足見內地13億人口的市場實在潛力無限。 財務策劃書刊有需求 我也提議喜好寫作的好友不妨以豐富的財經知識,撰寫一些與家庭財務策劃有關的書籍,因為香港投資理財產品較成熟及多樣化,同時亦可幫助內地客戶作全球性投資。 就我的個人經驗,內地中產家庭的朋友十居其九都會來港,為其孩子購買保險或投資儲蓄計劃,反映內地客對投資理財產品的需求及知識的渴求,相應的書籍應有市場需求。而且這些家庭除了正統教育外,他們對如何培養小朋友從小學習理財知識,及掌握正確概念亦甚感興趣,我相信以兒童理財為題旨的作品亦甚具潛力。 |
|
文章刊登於《iMoney智富杂志》2012年12月22日 | |
頁首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