招商永隆銀行主頁    | English
內地3大「小圈子」 上一篇 目錄 下一篇

「今年大伙兒會往米埔觀鳥吧!還會去台灣,也順道感受一下香港聖誕跟新年的熱鬧氣氛。」來自廣西的劉總說。劉總是我在元旦(1月1日)在商場巧遇的一位內地民企客戶,他自言是個「觀鳥癖」,一年總會出外觀鳥三數回,還在友朋之間組織了觀鳥會,聖誕來港志在觀鳥。「跟志同道合的朋友聊天比跑業務還起勁呢!我們是有點兒不務正業了。」劉總笑道。「人無癖不可與交,以其無深情也。」我以古人之說附和,癖其實就是嗜好的極致,每每展現個人的獨特鮮明個性,藉著觀鳥親近大自然,能洗滌城市人的心靈塵垢,值得推廣。

跟劉總閒聊,令我知道近年內地企業家興起建立自己的圈子文化,即與背景相類、喜好相同的人形成一個「小圈子」。不要聽到「小圈子」三個字就感覺負面,其實它是物以類聚、人以群分的慣常社會生態,而在商業社交圈內,無論是加入商會、玩樂組織抑或精神交流平台,都是體現圈子文化。

企業家協會或商會這類圈子,功能性和效益比較明顯,會員在圈中既能提升自己的知名度,也可為維護企業利益而發聲,假若是同鄉商會,圍內的企業除了可降低交易成本,顧念鄉情也能增強彼此信任。在異地成立同鄉商會,並不是香港獨有,北京便有一家異地商會──北京浙江企業商會,只有11年歷史,據說服務在京50萬浙商,這個圈子絕不小呢!

新興中產圈 帆船俱樂部
以玩樂為題的圈子亦十分普遍,是社交聯誼最典型、最中用的捷徑,高爾夫球會、紅酒俱樂部、名校同學會都是香港人耳熟能詳的,而內地近年熱衷加入遊艇會或帆船俱樂部,前者是富豪級玩意,是繼私人飛機後的新熱潮,後者是中產階級的新喜好,例如上海的帆船俱樂部,年費及入會費不過數千元(人民幣,下同),會員可享用會所提供的各類大小帆船,帆船會的聯誼活動夾雜中文、英文,甚至法語、德語,隱隱然是一個高級的社交圈子,讓不同行業的精英互相結識,擴展人脉關係。更另類的是,內地還有由收藏家組成的海外淘寶團,在山西、浙江、廣東各地均有這類圈子,定期往歐洲、日本等地,購回流失在海外的中國文物古董,滿足對藝術的愛好之餘也別具意義。

另香港人比較陌生的,會是第三類中國內地著重精神交流的圈子,例如在內地金融界很有名的王巍,不但創建金融博物館,還辦了讀書會,請來財金企業猛人如阿里巴巴的馬雲、聯想集團的柳傳志分享讀書心得和人生體驗,半年來有3萬人旁聽,讀書會成了北京企業家的思想者圈子。

43名會員 猛人小圈子
說到內地人最嚮往加入的小圈子,劉總認為該是「中國企業家俱樂部」,成立6年,只有43位會員,每年最多只吸納3名新會員,入會門檻真是高不可攀,企業家要是行業的精神領袖,所管理的企業年營業收入在百億元以上才可候選,難怪俱樂部裡全是響噹噹的名字──聯想集團、萬科地產及匯源果汁等等,成為會員絕對是身份、身價的象徵,更是中國企業的領軍模楷。

劉總既是第一類圈子的商會人,也是第二類圈子的玩樂人,正往第三類圈子努力。我呢,凡是志同道合的圈子也想多加交往。

文章刊登於《iMoney智富雜誌》2013年1月5日
頁首